泉币方圆
标题:
动辄一线的收获都不要轻易相信
[打印本页]
作者:
alter
时间:
2021-8-25 04:02
标题:
动辄一线的收获都不要轻易相信
经常看到有人在一线农村老乡那里搞到了什么好货,搞到几枚普通古钱是可信的,搞到母钱、雕母、祺祥重宝就难以置信了。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候,百姓都很穷苦,吃饱肚子就不错了,钱都很少,更不可能有这些特殊的东西。
作者:
alter
时间:
2021-8-25 04:02
我猜测,甚至就流通的钱而言,历史上偏远地区都用不到钱,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氛,真不如以物易物方便。大部分货币应是集中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、商业繁荣的大都市附近流通使用。直到80年代,大陆农村,普遍还很贫穷,农民买西瓜常见用麦子等农产品换,不多的积蓄要非常节约谨慎的使用,遇到生病,盖房等大事,钱不够,还要乡里乡亲借着周转一下。乡镇一级,偶尔见人使用50元面值人民币都很吃惊,说明大钞在基层都不常见,当时城市里工人工资大概2,30元/月。
作者:
alter
时间:
2021-8-25 04:10
至于一线淘到了古董更不可信了,古董级艺术品从来供应上层阶级,至少是官僚阶级,极端的例子,最高级的艺术品都存于宫廷,最顶级的艺术匠人直接为皇家服务。中外都是,赵孟頫是元帝宠臣,米开朗基罗为教皇服务。历代名家字画,古人印跋,跨越千年,每个名字在史书里都能找到,所谓流传有序,改朝换代还是流转于官僚阶层,和百姓无关。特殊岁月,破四旧,损毁不计其数,留着还会招致恶祸,更不能留到今天,真的还有人会相信山区有宝,相信农村祖传宝贝这种极小概率的事。
作者:
麥當勞
时间:
2021-8-25 09:58
說得是.
作者:
海风99
时间:
2021-9-2 21:42
alter 发表于 2021-8-25 04:02
我猜测,甚至就流通的钱而言,历史上偏远地区都用不到钱,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氛,真不如以物易物方便。大部分 ...
那来的说法?
6、70年代青工工资36元起步,老工人70-80元,甚至100元以上工资也不少。
我85年进单位,艺徒第一个月工资55元(其中10元发的是国库券)。
欢迎光临 泉币方圆 (http://www.quanbixuetang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